京城篮球泰斗忆峥嵘岁月 曾交手日本钢管队

09Apr

Posted on Apr 09, 2025

_0
_1
_2

  这张照片上的老人慈祥亲切吧?80后的篮球爱好者肯定不知道他是谁,可40多岁往上的人大多数都知道他,他就是原北京篮球队副总教练范政涛,是被体育界誉为“足迹踏遍球场,桃李布满篮坛”的京城篮坛泰斗。他爱党爱祖国,把爱国的忠诚之心全部倾注在篮球事业上,几十年来带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弟子,程世春、高鹗、高鹤、卢鼎厚、龚培山、陈文忠、陈文彬、张光烈、周懿娴、黄珍、虞德顺、鲍临津、杨殿顺、黄频捷、张卫平等,是其中的佼佼者。日前,北京市篮协举行了追思京城篮坛泰斗范政涛座谈会,有关人士满怀深情地追忆起范老充满坎坷传奇的一生,细数他对北京篮球乃至中国篮球的无私奉献。

  球技精湛 威震篮坛

  1917年出生的范政涛,长在北平,从少年起就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,毕业于北平体育专科学校。他训练刻苦,头脑聪慧,基本功扎实,技术全面,特点突出,投篮手法多样且命中率高,堪称技艺精湛。入选北平小少年队后成长迅速,比赛中常有精彩发挥,当时的报纸就有过“范政涛一记勾手定乾坤”的报道。年轻时的范政涛,先后加盟过“老鸡”、“北星”、“中北”篮球队,这些球队都是平津地区有名的强队。上世纪40年代初,为了生计他远赴上海华联药厂工作,成为“华联”队一名战将。在“华联”队时,为人豪爽的范政涛与沪上名将吴成章私交甚好。上世纪70年代著名国手吴忻水,就是吴成章的儿子。南征北战的经历,既开阔了范政涛的眼界,也结交了很多朋友。

  从上海返回北平后,范政涛先后在辅仁附中、孔德中学担任体育老师。在1945年至解放初期这些年,他先后担任“木乃伊”队、“未名”队、女子“虹队”和“紫队”等队的教练。这几支球队除女子“紫队”是体育教师外,其他队绝大多数是学生,主要来自灯市口育英中学、北平二中、辅仁大学、人大等学校。这些球队都是大家自发组织起来的,没有任何单位资助,条件十分艰苦,自己凑钱卖服装,有的连训练场地都没有。但“木乃伊”队得到辅仁大学体育部主任李凤楼的支持,他允许“木乃伊”队练球和比赛借用辅仁大学的场地和篮球。给这样的球队当教练自然没有任何报酬,范政涛也根本不计较这些,有时还掏钱给队员们买吃的。在他的精心指导下,这些球队不仅进步神速,且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。篮坛前辈北大教

  授管玉珊曾这样撰文描述范政涛:“范老师对篮球的造诣,包括理论、知识、技术、经验,可以算得上是老一辈篮球界有数的人物之一。范政涛与人交谈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——篮球。按外国人常用的说法,他‘每个细胞都充满了篮球’。”范政涛对篮球的认识理解和言传身教,深深地影响了他的弟子,引导他们走上了正确的篮球之路。“木乃伊”队的王胜治、王珂、王琦、王元琪、赵振锦、唐振声、石善根、张栋材、程世春、张光烈、邓华耀、夏穆义,“未名”队的高鹗、高鹤、陈文忠、陈文彬、卢鼎厚、哈毅、石乔、杨绍波、崔文仲、郭涌恩、龚培山,“虹队”的黄珍、鲍临津、周懿娴、虞德顺等后来有的成为新中国首批国手或教练,有的成为大学教授或科研专家。毫不夸张地说,时年30多岁的范政涛就为国家培育了一大批宝贵人才。

  在为篮球事业辛勤耕耘的同时,范政涛还在冰球运动中显示出训练水平和指挥艺术。他执教的北京冰球队在1953年华北冰上运动会上折桂。以北京队为主组成的华北队在他的统领下,获得全国冰上运动会亚军。

  蒙冤受屈 育人育技

  1950年下半年,范政涛调入人大任教。在1956年7月北京篮球队正式成立之前,代表北京市参加华北或全国比赛的男女篮球队员,都是业余选手。1951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篮排球比赛大会,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篮排球盛会,北京市女篮代表队的教练就是范政涛,他率队获得第四名。

  在人大工作期间,范政涛始终兢兢业业,专心育人育技,业余时间仍兼任一些球队的教练。这些球队给他的“报酬”就是写有队员签名的日记本,对此他觉得是一种享受。

  正当他倾心追求篮球事业的更大发展时,“反右”斗争开始了。因为他的父亲范国璋是个旧军伐,因为他走南闯北交游甚广,因为他对学术一丝不苟,尽管他在“鸣放会”一言不发,仍被“凑数”戴上了右派帽子。很多年后的一天,范政涛和他的大女儿范理力逛王府井,路上碰见一个中年男子,这男子离范政涛10多米就站住了,并深深向范政涛鞠了一躬,满脸的悔恨之意。范政涛走过去跟这个男子说了几句就分手了。事后范理力不解地问这是怎么回事,范政涛说这男子当年是人大球队的一个学生,还是个团干部,就是他向领导检举揭发了范政涛所谓的右派言论。范政涛说:“不怪他,他那时只是个年轻人,又是重压之下,可以理解。”

  党知道范政涛是蒙冤受屈的。时任市委第二书记的刘仁同志,在搞地工时期就知道范政涛,看过他打球。在刘仁同志的支持下,时任市体委主任的张青季把范政涛于1959年调到了体委系统。不久,在刘仁同志的直接过问下,市体委给范政涛摘掉了右派帽子。怀着感恩报国之心,范政涛投身于专业篮球之路。头两年他在先农坛体校,1961年调入到北京篮球队当教练。在那个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年代,范政涛还不能执教成人队,领导给他的任务是带三线队,即当时在篮球界广为流传的北京“小三队”、“小四队”。范政涛对此欣然接受,他认为培养青少年运动员更重要,因为他们是北京篮球和中国篮球的未来,希望在他们身上。

  在先后训练“小三队”和“小四队”这4年间,范政涛特别注重夯实基本功,注重全面提高身体素质,善于因材施教。北京男篮过去也有个巨人中锋2.25米的杨殿顺,大杨原来是顺义开拖拉机的,他就是范政涛发现并调入“小四队”的。范政涛对身材高大但动作不够灵活的大杨采取的训练指导思想是“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”,中锋在比赛中常常被对手重点盯守,故而罚球机会较多。根据大杨的身体条件和特点,范政涛没有墨守成规只教他单手罚球,而是让他掌握双手低手罚球,即俗称的“端尿盆”。范政涛这样练大杨罚球的理由是其双臂很长,采用“端尿盆”低手罚篮大大缩短了球与篮筐之间的距离,有利于提高命中率。此外,范政涛还专门训练大杨掌握了跨步左右勾手投篮的技术。后来大杨调入北京男篮,为夺得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冠军发挥了作用。虽然培养的是篮球运动员,但范政涛在训练上讲究全面发展,冬天他带着弟子们去滑冰,夏天去游泳,还请田径名家教弟子们练跳高、练投掷。“小三队”的邰玉峰退役后一直在北京队当教练,至今还保留着他在“小三队”时范政涛给他制订的每日训练计划,这个计划要求明确,全面科学。

  慧眼识才,爱才如命,是范政涛甘为伯乐的又一特点。前中国男篮队长、著名后卫黄频捷,是范政涛特别看重的弟子之一。当初调黄频捷进北京队时,小黄的母亲死活不同意。范政涛到小黄家去了好几趟,终于说服了黄母,他还向黄母表示:“保证小黄能进国家队”。张卫平是范政涛收下的最后一个关门弟子,张卫平进队时的测验就是范政涛考的,他断定张卫平将来也是国家队的干将。后来,张卫平果然成了中国男篮著名的二中锋。

  “文革”前的北京篮球队共有教练18名,范政涛是年龄最大的,华迪平岁数最小。因为都带青少年队,两人聊天也最多。华迪平说范老平易近人,经常向他传授怎样做一个好教练。邰玉峰说范老知道他当教练后很高兴,还请小邰上丰泽园饭店吃饭。范老说:“做教练的第一件事就是选材,第二件事就是要钻研业务。”范老还说:“现在不少教练在运动员比赛时打得不好时张嘴就骂,不是说这个傻就是那个笨。人是你挑的,球队是你练的,你骂谁呢?该骂的是你自己,无能的教练才骂人。”

  再遭坎坷 痴心不改

  有着复杂经历的范政涛,“文革”必再次受到冲击。在经受了批斗的煎熬后,范政涛在“文革”中被下放到北京化工实验厂当了一名电瓶车司机。英雄总有用武之地。业余时间范老又带起了职工篮球队,化实男篮在化工局和朝阳区,打出了名气。那时的群众体育活动远比现在红火,年年有市职工篮球联赛。在此基础上,市总工会体育部和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决定恢复组建北京工人篮球队,并聘请范老出任工人男篮主教练。文化宫领导对工人男篮提出的要求是:严格训练,早见观众,活跃生活。虽然每周两个晚上的业余训练,但范老很快把工人队训练成一支攻防有素的球队。全场紧逼中的追、夹、封、补、断,是工人队获胜的一大利器。没用多长时间工人队就与观众见面了。在北京城的几个灯光球场,无论是部队队还是外地青年队,工人队都是胜多负少。那些年爱看工人队比赛的“粉丝”很多。名气打出来了,工人男篮还与来访的埃塞俄比亚国家队、日本钢管队交过手。

  在范老突患脑溢血半身不遂之前,已经退休的他没有闲着的时候,每天都排得满满的。这些年他辅导过学生、职工、战士等多支球队,看着史家胡同小学篮球队孩子们那天真活泼的笑脸,范老也露出甜美的笑容。如今,范老已去世20周年,追思他为篮球拼搏的一生,感受他忠诚奉献的境界,总结他育人育技的宝贵经验,实乃篮球界的精神财富!孙保生 X083

Leave a comment

COMMENTS
Dallas Weissnat

有趣的立场内容,发人深省啊。

On January 29, 2025, 20:02

Fiona Emard

深刻的情感表达写作,非常的引人入胜。

On February 10, 2025, 23:10

Bria Schneider

有趣的背景文章,非常的引人入胜。

On February 15, 2025, 22:11

Daija Koch

新颖的背景论证,非常的引人入胜。

On February 20, 2025, 17:56

Lexus Moore

复杂的思路内容,让人印象深刻。

On March 01, 2025, 16:22

Marvin Koelpin

生动的背景文章,值得推荐。

On March 17, 2025, 00:17

^ Back to Top